第三百一十二章 水师向北-《我是范蠡》


    第(1/3)页

    吴军水师此前一直在东南内河水网地区作战,从来没有过如此大规模且长距离的远航。

    对黄海海域海况、气候条件和岛礁分布都一无所知。甚至连哪座岛屿上有淡水、哪里有暗礁分布都不知道。这次远征,有许多客观因素对吴军不利。

    但是在此之前的历次水战中,吴军水师从洞庭湖打到长江下游,又从长江下游打到入海口。无不所向披靡,几乎没有遭到过失败。可以说,吴军的气势是十分高涨的。但忽视了对自己不利的客观因素,这种士气高涨,就演变成了骄傲情绪,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在长江入海口,主将徐承命船队停下来,召集众将开会,说:“我大吴水师这次远征齐国,志在必得。虽然我们在内河作战,战无不胜,但海上作战,我们还是第一次。在长途奔袭中,大家不仅要注意海上情况,还要演练战术。齐国也有水师,而且还很强大。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既要准备他们向南迎战,也要准备他们在原地隐蔽,发动偷袭。”

    众将纷纷说道:“请将军放心,我们在行军途中会高度戒备,不让齐军水师有机可乘。”

    徐承说:“那好。我们把行军路线分为南北两段,在南段,估计不会遇上齐军水师,大家都集中到旗舰,我们一边行军,一边研究战术打法。行至北段,大家再回各自舰船,准备作战。”

    众将说:“遵命!”

    徐承说:“我们一路行来,淡水消耗很多,大家等退潮的时候,补齐淡水,入海之后,就很难找到淡水补充了。”

    大海涨潮时,海水会上推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这时候江水是不能饮用的,必须等到退潮之后,河道里流淌的才是上游流下来的淡水。

    吴军水师在长江口补足淡水,稍加整顿之后,于公元前485年春出长江口,进入东海,开始史上第一次水师远征。虽然这次战役是以吴军水师全军覆灭而告终,却彰显了中国在2500年前就有了精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船队浩浩荡荡,向北前进,他们这支庞大的舰队,在内河,在洞庭湖太湖这样的水域,都显得声势浩大,但在大海上,却只像太湖上飘着几片落叶。

    大海的宽广博大,遥无边际,让这些一直在水上训练作战的水兵也震撼无比。所幸这些日子天气很好,海面上风平浪静,没有大的事情发生。

    主将徐承还是比较小心谨慎的。进入齐国水域之后,他就派出几拨探子,用小船送上岸,去打听情况。

    傍晚,小船再把这些探子接回来,汇报侦察到的情况。连续几天,探子们汇报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听说吴国组成五国联军,水陆两路向北杀来,整个齐国都慌成一团,不仅是老百姓惊慌,整个军队也惊慌失措。

    徐承听到汇报,哈哈大笑:“都说齐国如何强大,却是这等的胆小如鼠,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打仗?我们此战必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