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战前-《一等狂兵》


    第(2/3)页

    大茅草屋的客厅座椅上,望着面前地图上的一个个用红线圈出来的区域,不知从何下手的杨不饿这时候才发觉自己之前的所思所想是有多么的幼稚。

    从第二天开始,前方不断传回来的伤亡报告里他已经深刻的意识到最根本的问题是出在哪里。

    从生存架构上,掸邦地区从来就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只要那里还有人,他们就都会毫不犹豫的拿起武器对抗到底。

    可以想象得到,在整个区域中,这里的人一生几乎都是跟罂粟挂钩的,不是从事种植就是在从事二次加工。而蒋世坤则是个大农场主,负责收购这些人种植出来的罂粟制作成海*洛因对外出售。而赚到的美金则是换成了大量的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用于维持民众的基本生存条件。

    这就相当于战国时期秦国实施的“耕战”策略,几乎是人人拿起锄头种罂粟,放下锄头就是兵

    ,除非将掸邦地区所有人都给杀掉,或者改变这种经济模式,不然的话就根本不可能彻底剿灭整条贩毒链的。

    而在这样的独特经济模式下,杨不饿所施行的调兵离山策略基本上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有人会问了,不是已经将蒋世坤在掸邦地区近四万武装力量都调离到T国和L挝境内了吗?而如今在这块区域里,他的兵力也是降到了从未有过的最低值。

    这是事实,也是杨不饿最初的预想。在这样的最低值之上,派遣那些雇佣兵袭扰驻留的军队再次将他们引开,这样一来由他带领的小队就能很轻松的找到薄弱点,快而准的突袭半月山直接将蒋世坤斩首。

    可又有谁想到,掸邦地区存在了两百多年的生存模式已经让这里变成了全民皆兵。

    哪怕是已经有四万多武装人员被调走,可是这里剩下来的“士兵”又何止十个四万。

    雇佣兵们正式进入核心区域的早期,或许在某些方向能够以偷袭诱杀的方式占点小便宜,可随着各地袭击事件的频发也早就汇报到了蒋世坤面前。

    作为积威甚重的金三角之王,其实只需要发布几条命令下去,底下那些以罂粟田结成的寨子就都可以全部鼓动起来。不指望能够打退来犯的敌人,总还是能配合留守的武装拖延到外派的人员回归吧。

    所以现在就有个严重的问题实实在在摆在杨不饿的面前。

    那就是时间,从边境监视点汇报过来的情况,在过去十个小时的时间里,已经陆陆续续有士兵以小队的形式三三两两的返回M甸。相信这些都只是距离边境较近的一些人,在不久之后应该还有更多人返回。

    原本的估算是五百多支雇佣兵小队能在两至三天的时间内迅速将整个掸邦地区的水搅混,可事实证明哪怕人数再多上十倍,恐怕蒋世坤的那些佃户们也能将他们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关键是现在已经是第二天,再过上半个小时太阳又会再次落山。杨不饿很清楚,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蒋世坤外派出去的那些人最坏结果应该还会回援一大半。到时候别说是潜入半月山了,能不能跨入掸邦区域还是个问题。

    所以现在就面临着一个抉择,是否在雇佣兵小队如今无法达成目标的情况下突袭半月山。

    因为按照目前的趋势,那些雇佣兵如今进取是绝不可能了,或许只能够待在外围偶尔袭扰,起到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加之外派武装人员的陆续回援,相信他们也会各自选择撤退。

    此刻出手,或许还能有机会完成突袭半月山的任务,不过一旦失败,必将被重重包围,逃生的几率微乎其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