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如今是当今郑太后住着,她是信佛的,长年喜静不喜动。” 郭弘点点头:“还是要先混入大明宫才好行事。” 宫墙很高又有守卫,翻墙不现实,不过进去就好办了。 郭延庆说道:“柳婕妤要为李汭选侍从,我今日托了掖庭局令,准备让五郎去委屈几日,她住在大明宫。柳婕妤那边还要到后天,这两日五郎先住这里,如果觉得闷就跟敬述去内学,便说是我的子弟,可以旁听一下。” 第二天,郭弘呆着无聊,就跟着郭敬述去内学旁听。 这当然也是郭敬述极力鼓动的结果。 他们来到掖庭宫正中,这里是掖庭局衙门,旁边就是内学。 郭敬述一边走一边讲着内学的来历:“内学是从北齐开始设立,我朝开国以后,中书省设内文学馆,以儒者一人为学士,掌管教授宫人学问。如意元年(692年),内文学馆改名习艺馆,设内教博士十八人,分授各科,包括经、史、庄老、书法、棋艺等。开元末,废习艺馆,只设宫教博士二人,用宦官任职,隶属内侍省掖庭局。” “这都是听老师讲的?” 郭敬述嘿嘿笑着点头。 他们来到内学,这里是一处院落,有几间房舍。 “那边是宫女学习的地方,我们不能过去。” 郭敬述领着郭弘沿着走廊,来到顶头的一间房,里面已经有几个人,都是十七八岁的少年。 王彦真还没来,杨复恭却已经到了。 “上次忘了跟你说,杨五郎(杨复恭)就是杨玄价之子,祖父是飞龙使杨钦义。” “那个王彦真是什么来头?” “他是宣徽南院使王茂玄的长子,曾祖王朝英是追随德宗的奉天元从!子孙可以免税,还能减罪!” 宣徽使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优于北院,掌管内诸司使及三班内侍名籍,相当于宫内的人事部长,地位在高品宦官中可以排入前十。 郭弘好奇地问道:“奉天元从是什么来头?” 这时杨复恭看到他们,就走出屋子,正好听到,于是顺口解说道:“六十多年前的德宗朝发生了泾源兵乱,皇帝逃到奉天(陕西省乾县),当时随同护驾的就是奉天元从。” 这时王彦真也刚到,听了这话,就接着说:“德宗在奉天被围了一个月,逆贼朱泚自立为皇帝,僭号大秦,年号应天,大唐社稷险些倾覆!若不是李忠武,只怕已经江山变色了!” 杨复恭见郭弘有些懵懂,便说道:“李忠武就是李晟,他是李愬的父亲,德宗朝的名将,平定了朱泚之乱,谥号跟郭子仪一样,都是忠武。” “那时候郭汾阳不在?”郭弘问道。 “兵乱发生在建中四年(783年),郭子仪已经死了两年。”王彦真话语间对汾阳王没有什么敬意。 “听说当时李季兰被招入宫中,朱泚逼她作诗,后来德宗回来,为了这件事下令将她乱棍杖毙。”郭敬述开始说起听到的八卦。 “夫子说可怜一代女中诗豪,竟然晚节不保。”几个少年你一言我一语。 “李季兰是谁?”郭弘问道。 “就是李冶!” “没听说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