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当晚上天黑之后,郭弘、曹守真睡在客房的床榻上。 “师兄,你真的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上午魏志成出去了,下午回来后一直在齐师叔那里,根本没有靠近过何师妹这边。” “好吧,明天一早起来就去盯着,一直到晚上放灯。” “没问题,反正只有一个白天。” 过了一会儿曹守真就睡熟了,他呼吸声很小,只有轻微的呼噜声。 郭弘躺在床上,很快进入梦乡。 他在睡梦中似乎又来到白天那块大石前面,石头上盘踞着一团黑影! 走近一看,竟然是个人,转过头来,满脸是血,分明是白天他打死的那个王屋山的道士! 郭弘猛然惊醒,他迷迷糊糊爬起来,悉悉索索的穿好衣服,摸黑下了床来到桌边。 屋子里是有一盏铜油灯。 上古时的人用火把照明,但是在室内烧火如果关门会把人熏死,到了夏商时就发展出了青铜灯。 青铜灯的主要原料是动物油脂,有灯芯,燃烧起来有一股臭味。 到了南北朝时期,陶制灯取代了青铜灯,后来又出现了铜灯、木灯、铁灯等各种材料制成的油灯。 汉代之前还没有蜡烛。 周礼中说,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 坟这里是火的意思,坟烛即火烛,周代的“烛”就是火把,点燃的树枝在门外称为火烛,门内院子里点起的篝火称为庭燎。 东汉末年蜡烛从西方传入中国,西晋以后逐渐普及。 但直到唐末蜡烛的产量仍然不高,名门大族用蜂蜜做腊,民间使用的还是动物油脂。 这样的一根蜡烛只能燃烧半个小时,并且需要不断剪掉碳化的烛芯,十分麻烦。 李商隐有诗:“何当共剪西窗烛”,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所以绝大部分唐朝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天黑后都选择上床睡觉,灯烛对他们来说既昂贵又麻烦,味道还难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