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前朝余孽只想卖烧烤》


    第(1/3)页

    这场别出心裁的“时装秀”,  为楚溪客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凡是亲眼见证这场“时尚大秀”的人,不管是什么身份,都从中体会到了非凡的意义。

    文人雅士兴起对“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的向往,争相写诗颂扬;西域商人看到了平川城的包容与开放,  彼此奔走相告,  把平川当成了新的“淘金地”;设计师与表演者心中各自燃起一团火,莫名发现人生似乎有不同的路可以走……

    从今往后,“山水衣”不再是肤浅的高档衣料,它承载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楚溪客趁胜出击。

    他让人把今日的情形画下来,  刊印成册,就像一本连环画,  一幅幅看下来,那日三关口的盛况仿佛一一浮现在眼前。

    楚溪客一口气印出上千份,  免费赠送出去,着实花了一大笔银钱。

    当然,  收效也是无可计量的。

    其中一批邮寄给各地山水衣的高级会员。凡是拿到手的,为了在小圈子里好好显摆一番,  还特意组织赏菊宴、秋日宴之类的,好生帮帮山水衣做了一波免费宣传。

    另外一批则发放给订购了衣料的西域商人。这些人更是如获至宝,  欢欢喜喜地带回本国,  然后吸引了更多的异域商人前来。

    一时间,“平川山水衣”的名号传遍寰宇各处,订单如雪片般送往平川。

    其中,楚溪客和钟离东曦穿过的“情侣装”被点名最多,  据说,  在长安一件“灼灼桃花”的婚服已经炒到了千金。

    在如此火爆的情况下,  楚溪客却宣布了一个震惊商圈的消息——

    “‘山水衣’今冬不再上新,明年再约。”

    这下,不仅那些翘首以盼的顾客,就连棉纺厂的自己人都蒙了。

    黄瑜几乎就要跳脚了:“卖出这批‘山水衣’,别说建厂的本金,就连明年的成本都能赚出来,就算明年一文钱不赚,也不愁养活这些工人了,为何突然不卖了?”

    楚溪客反问:“你可知道如今还有多少棉花剩余?”

    黄瑜理直气壮:“少说还有五万斤,支撑一冬足够了。”

    楚溪客又问:“那你还记不记得,平川棉纺厂的首要任务?”

    黄瑜下意识道:“当初日日听殿下念叨,早就记住了——官办工厂,工部挂名,红利尽归府库,继而用之于民……”

    说到这里,他方才理解了楚溪客的用意。

    平川棉纺厂,既然挂了“平川”二字,就已经决定了它的第一要务:首先是用之于民,其次才是盈利。

    “剩下的棉花,就用来做棉衣棉被吧,低价卖给平川百姓,好让大伙暖暖和和过个冬。”楚溪客笑眯眯地说。

    “臣,谨遵王令!”黄瑜的声音却哽咽了。

    说不上为什么,就是很庆幸吧,可以在最意气风发的年纪跟在这样一位主公身边,不需要勾心斗角,不需要虚与委蛇,只要一心为民就好。

    “一心为民”说出来很大,要想做到反而不难。

    ***

    就在长安城的高官贵妇们因为山水衣一衣难求遗憾懊恼之时,平川城的寻常百姓正欢欣鼓舞。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