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前朝余孽只想卖烧烤》


    第(1/3)页

    贺兰山的储煤量,  那可是烧个几百年都烧不完的程度啊,这还单单只是一个矿坑!

    不过,挖出来的第一批煤楚溪客没有用来烧砖,  而是廉价卖给了平川境内的百姓。

    后来,执失婆婆带来草原上的消息,  说是北边下了大雪,  许多牧民都遭了灾,牛羊一批批死掉。

    执失婆婆原本的意思是问问楚溪客要不要羊毛和羊肉,没想到,楚溪客不仅收了牧民的羊,  还赊给他们一批煤!

    虽说是赊,但他没要任何押金或契书。

    但是,  牧民们根本没有赖账的意思,不仅穿越数百里荒原送来更多牛羊,  看到平川城缺人手,还自发地留下来,  帮着挖煤烧砖。

    楚溪客见此情形,干脆在城外划出来一片地方,  搭了几个厚实的军帐,盘上锅灶和火炕,  让他们把草原上的家人也接过来。

    牧民们感激不已,  有了楚溪客的接纳,部落里的老人和幼童就能活命。

    这一消息在草原上传播开来,前来投奔的牧民越来越多,城外的军帐从原来的十几个变成了几百个……

    就是从这一年起,  每逢雪灾,  漠北草原的牧民南迁至平川城过冬便成了传统,  也只有平川城的百姓在称呼他们的时候会说“牧民”,而不是暗含排斥意味的“突厥人”。

    究其原因,大概是从楚溪客发布的第一则关于漠北牧民的诏令开始的吧,他在诏令中说的是“牧民”,百姓们也就跟着这样叫了。

    直到千百年后,后世史学家每每谈及这段历史,都大感惊奇。

    谁都没想到,每逢冬寒季节,困扰历代帝王的突厥劫掠边境的问题会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

    甚至有人觉得这段历史不真实,是此刻的平川王、后来的昭德帝的脑残粉杜撰的。

    实际上,掠夺和杀戮确实没有完全停止,但至少绝大多数只想好好过日子的突厥人再也没有对平川城举起过屠刀。

    漠北牧民与平川人延续数百年的亲密友谊,正是从这一刻拉开序幕。

    ***

    与此同时,平川城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

    理论上来说,这个季节天寒地冻,并不适合盖房子。

    然而,百姓们听说楚溪客是为了修建王城,到时候会有免费的学堂,会有给女子工作的地方,便想到各种办法,挖来一车车的石灰和沙土。

    楚溪客也没有亏待他们,不管是兵丁、牧民还是自发帮忙的百姓,都按工时给他们发钱。

    这下,建城的人越来越多,干活也更加积极。

    在这样的气氛中,原计划要盖上一整年的王城,短短四个月就建了个七七八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