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虚假亲情-《折玫瑰》


    第(2/3)页

    对于这件事情,母亲当然是欣然同意。

    毕竟在那个年代,能够走出村子,走进城镇去打工的,都是有出息的小孩,没出息的才会留在村子里。弟弟出去打工,母亲跟人提起来面上有光,是很得意的事情。

    父亲也表示支持,毕竟男孩子多出去闯闯总是好的。

    父母给弟弟准备了一笔钱,让他前期过渡用。

    弟弟刚走那会儿,母亲见谁都是腰板挺直的。儿子去了城里,还找到了工作,以后就要做人上人了。要是出息了,肯定还会把自己和丈夫接过去,让他们也享福。

    村里人也都奉承母亲,说她儿子从小就长得虎头虎脑,跟年画上贴着的小娃娃似的,一看就是有出息的。打工赚了钱,以后再娶个城里媳妇儿,生个大胖小子。

    那时候苏母已经嫁出去了,但都是邻村的,还能听到只言片语的流言。她心里觉得好笑,从小到大,好东西都留给弟弟吃了,自己挨饿受冻的,他当然白白胖胖。

    弟弟出去之后,很快又找父母要钱,说大城市啥啥都贵,吃个饭就要花好多好多钱,跟村子里根本不一样。还说大城市租房也特别贵,那点钱分明就不够花的。

    父母老实巴交了一辈子,当然不觉得宝贝儿子会故意骗他们,也没去过大城市,就又给了他一大笔钱。

    就这样,弟弟断断续续问家里要钱,借口五花八门。

    一会儿说自己在城里摔伤腿了,说医院去了一趟花了好多钱,又是拍片子又是打石膏的,过几天还要去换药,要是不换的话,可能就难好了。母亲心疼儿子,听到他电话里哎呦哎呦地叫唤,二话不说就把钱给他汇过去了。

    一会儿又说城里的老板不是个东西,拖欠了他们的工资,已经两个多月没发了,搞得他现在吃饭也没钱,交房租也没钱,要是再这样下去的话,就只能睡大街了。

    要是天气热的时候也就算了,找个桥洞熬一熬,现在天寒地冻的,出去了不是送死嘛。母亲怕儿子因为这点钱,真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又急急去镇上想法子汇钱。

    一次两次的也就算了,次数多了,父亲倒不是怀疑起了这些话的真实性,而是觉得要是城里头真这么难混的话,那不如还是回老家算了,别待了,勉强干嘛呢。

    可母亲不同意。

    其他去了城里打工的小伙,都是一去不回,个个都说大城市多好多好,一副死都要死在大城市里的架势,好嘛,现在就她儿子灰溜溜地回来了,人家要怎么想。村子就这么大,传来传去,到最后大家都知道了,丢死个人。

    弟弟也不愿意回来,父亲只能作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