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放李云龙!-《我的客户李云龙》
            
            
            
                
    第(3/3)页
    “嘶···”
    报社内,再次响起一连串抽冷气声音。
    “又是他!”
    “又是这个狗东西。”
    “·····”
    “李云龙又干什么违反纪律的事情么?”
    在一片震惊声中,一个极不合群的声音响起来。
    “不知道。”
    “新闻稿里面没说。”
    “估计又是违抗命令。”
    报社众人纷纷投入猜测。
    李云龙嘛,立功一次,就犯错一次,这是必然。
    “李云龙这次怕是不会挨骂了。”
    看到新闻稿后面的内容,一位编辑说着。
    “为何这么说?”
    报社内众人好奇。
    手拿新闻稿的参谋说道:
    “二月中旬,独立团在杨村遭遇小股精锐鬼子突袭,损失惨重,团长孔捷被撤职。”
    “这支鬼子小股部队,就叫山本特工队。”
    “李云龙在去独立团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一个营奔袭六十多公里,突袭了辽县战俘营,全歼了战俘营鬼子中队,救出了全部战俘,并且干掉了驻扎在战俘营中,以果军战俘实战训练的山本特工队第三战斗小组。”
    “干得漂亮!”
    “有仇不隔夜,李云龙这小子就是这样的人。”
    话音落下,几乎所有人都拍手称在。
    北方报社内,有很大一部分人看不惯李云龙,此人自私自利,与部队精神有些格格不入,动不动就违反纪律不说,甚至还经常违背上级命令。
    但这一刻,所有人都为李云龙的行为欢呼。
    “并且获得包括武器装备粮食弹药在内的海量物资?”
    最后一条消息,再次让报社内沉默了下来:
    “这应该是···”
    报社编辑没有说完,但众人都知道后面是什么。
    随着鬼子的封锁加剧,以及部队和果脯之间盟友关系的名存实亡,也开始对根据地进行物资封锁,根据地物资供应愈发困难。
    物资的匮乏,也直接的影响了根据地的整体士气。
    如今的根据地,急需物资!
    但贫瘠的根据地生产能力匮乏,老百姓自己也不多,无力增大对部队的支援,向外购买,虽然主要运输路线被封锁,但物资是无法彻底封锁的。
    但根据地没钱,买不起。
    只是,打一个辽县战俘营,能缴获多少物资?
    “马上印刷。”
    “排版在本周新华日报头条。”
    “缩减其他刊物的数量,尽量加大本周日报的刊印数量。”
    主编打断了众人的沉默。
    物资的匮乏,也反映在了报社,连印刷的新闻纸都严重不足。
    他继续说道:
    “我们需要把这条好消息告诉根据地的老百姓,还有敌占区的老百姓。”
    “越多越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