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尸变巫楚 第119章 “叶公好龙”-《我的邻居你惹不起》


    第(3/3)页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

    如果只看这个故事的话,是不是觉得“叶公”沈诸梁,其实就是一个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

    叶公沈诸梁第一次登场,是在楚国的灭蛮之战。蛮氏,在河南汝州一代,是楚国北部的一个蛮夷部落(其实打仗的这两个,在当时都被当作蛮族来着,只不过楚国比较能顶罢了)。

    叶公作为辅助,帮助当时的主帅左司马眅攻,在一夜之间打下了蛮氏的两个城,梁和霍,最后直接攻下了蛮氏城。

    叶公不仅擅长指挥作战,还擅长治理封地,叶公到叶邑上任不久,便了解到该地水患严重,百姓苦不堪言。由于竹简不适合画水利施工图,他只能将自家的墙壁作为图纸,画沟绘渠。

    并制定出了修建东西二陂的工程计划,发动叶邑百姓开工兴建。西陂主要用于拦洪,东陂主要用于蓄水。东西二陂的修建,可以说开创了我国古代小流域治理的先河。东西陂遗迹至今尚存。

    那叶公为什么会因为“叶公好龙”的典故被黑这么多年呢?

    首先说一说“叶公好龙”中的“龙”是怎么来的。

    “龙”是因为在治理叶地的时候,叶公考虑到在叶地的风俗中,龙王是主管行云降雨的灵异神物,便在每个出水口画上龙,并称之为“水龙头”,以求风调雨顺。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用龙这样的神物信仰来约束百姓的行为,还有一个就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寄托。

    而被黑,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得罪了儒家。

    叶公好士,喜欢与文人论政。孔子听说叶公政绩显赫,就特意从蔡地前往叶地,与叶公交流治国方略,顺便为自己求一个官职。

    在此期间,叶公不仅向孔子请教了治国方略,而且还同他讨论了伦理道德的标准问题。

    孔子主张当亲人犯罪时应“为亲者隐”,而叶公则主张“大义灭亲”。

    叶公说:“我那有个坦率直白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都告发。”

    而孔子则说:“我那坦率直白的人和您这的不一样啊,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这才是真的直率啊!”

    这段对话非常明显地显示出了两人天差地别的政治哲学:叶公更注重国家之法,而孔子更注重亲情之礼。

    叶公和孔子两人的观点究竟孰优孰劣,这个不好评论,胡乱断言,那是要被“精儒”、“白左”和“公知”这三人给胡乱喷的。

    但这事儿之后,叶公肯定对孔子的印象绝对不好。

    在两人论政后的第二年,当时的楚王想要聘用孔子和他的弟子,但被楚王的哥哥,王子申给反对了。

    “大王的大臣没有子贡、颜回、子路、宰予这么贤能,如果任用了他,那么楚国还能保有政权吗?想当年文王、武王以百里之地发家都统一了天下,现在让孔子拥有七百里地并且拥有一群精明能干的弟子,这不是楚国的好事啊!”

    楚王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当时孔子没有进郢都,唯一有接触的,就只有叶公,而叶公和王子申的关系很好,所以很容易就推测出,叶公绝对将自己和公子接触的事情,告诉了王子申。

    孔子在叶地、楚地都没能求到官职,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可以说在周游列国时处处碰壁,其弟子就因“叶公好士却不用孔子”这一点,用一种非常夸张的比喻来讽刺叶公。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