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哦。”赵贞翻了个白眼,对着欧阳说道,“范蠡肯定是来找你的,而且事情肯定很麻烦,我肯定是不方便听的,不然他也不会这么毕恭毕敬。所以你自己小心点,别吃亏了。真要吃了亏就和我说,姐姐绝对会给你找回场子的。” 说完,她就带着自己羊群白猿继续往上游走,还示威性地瞪了范蠡一眼。 赵贞看着只有十七八岁的样子,实际上已经二十六了。 在得知欧阳比她小两岁的时候,瞬间就认下了欧阳这个弟弟,也不管欧阳长了一张可以做叔叔的成熟脸庞。 欧阳尴尬得摸了摸鼻子看向范蠡,发现对方也在尴尬地摸鼻子看自己。 范蠡是神农涧的最后一位住户这件事,他倒没有多么惊讶,反而有种“本该就是他”的感觉。 范蠡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他虽然出身贫寒,但是聪明好学,又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 最著名的就是他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逆袭灭吴的丰功伟绩。 而在完成灭吴壮举之后,他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并迅速带着自己的家人隐居。 事后越王勾践果然开始大肆清算当年辅佐他成就霸业的功臣,尤其是范蠡的好友文种,更是受到了勾践的特别对待,赏赐了一柄名为“属缕”的宝剑,让其自刎。 而让欧阳最佩服的还是范蠡日后的三次隐居。 第一次隐居在吴越之地,西湖之旁,但是因为文种身死的消息,让范蠡心惊胆战,立刻迁移,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 他亲自下地耕作,平时兼职捕渔和晒盐,很快就积累了数千万的家产。 加上范蠡平时为人仗义疏财,施善乡梓,他的贤明能干很快就被当地齐人所称赞,口口相传之下,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 虽位极人臣,但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 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宋国陶邑,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国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 一个人一辈子富有一次,或者有那么几年,站在在权利的顶峰就已经是顶天了,但如果无论在何处都能富有,都能位极人臣,反正欧阳是做不到。 尤其是这老小子是真的能苟,稍有风吹草动立马就卷铺盖走人,连千万身家说不要就不要,眉头绝不会皱一下,性格果断而决绝,让人叹为观止。 而且也有考证说他是老子徒弟,也就是神农涧里,那个李耳老爷子的徒弟,现在看来多少还是有点依据的。 范蠡少年时在楚国求学,而那时候李耳就在楚越云游,再加上范蠡担任齐相之时,将黄老之学引入稷下学宫,两者确实应该多少有些师徒关系的。 范蠡并不了解眼前的欧阳,但是欧阳已经把范蠡了解个七七八八。 没办法,这家伙出现在九年义务制的语文课本里,当时那篇文言文还要求背来着,考试的时候反复考,想忘掉都难。 “咳咳,您有什么事就直说吧。” 欧阳率先打破尴尬,好歹是而是的偶像,总不能就这么晾着吧?多少主动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