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石渠阁讨论-《汉并天下》
第(2/3)页
而经学虽然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但是经学只注重精神层面,或者说只对书本学问有意,最多也就是可以教化百姓的品德,而不能直接转化为国力和财力!
天子刘洵认为经学重要,可以稳定人心,可以教化百姓,可是新学更加的重要,乃是大汉帝国的强国之本!
按照《石渠论》中的记载,天子刘洵与一众大儒辩论了整整三个时辰,数位名闻天下的大儒竟然无法难倒天子刘洵,最后直接被天子刘洵稳稳地压制住。
如此记载让很多儒生无法相信,虽然众人很尊重天子刘洵,但却认为天子刘洵在经学上的造诣,或者说是学问,肯定是无法与诸多大儒相提并论的。
可是没过多久,这几位参加过石渠阁讨论的大儒便先后出现在长安城各处。
这些大儒或是在大学中开坛讲座,或是在朝中大臣家中举行会谈。
长安城周边的儒生和大臣闻讯蜂拥而至,纷纷聚集起来听这些大儒宣讲,同时在诸多的讲座中提出自己的问题。
众人的提问都围绕着石渠阁讨论,众人急于想要问清楚,朝廷颁行的《石渠论》中的内容到底是不是真实可信的。
不过这些大儒好像是经过商议的一般,都没有从正面直接回答众人的提问,而是纷纷引经据典,将当时辩论的场面呈现了出来。
当这些大儒先后说完之后,那些急于知道答案的儒生、官吏也差不多听明白了,真实的情况真的就如同《石渠论》中的记载一般:天子刘洵舌战群儒,力压众多大儒!
一时间整个长安城为之震动,紧接着便是整个大汉帝国的学术界发生了大地震。
无数原本在经学中有所建树的大儒改换门庭,纷纷开始研究新学。这些大儒或是开始研究经济、地理、天文等高深的新学学问,或是开始研究火器、军事等新兴的战争学问,甚至还有不少的大儒抛弃之前对于技术学问的偏见,直接放下身段研究起了百工之事!
这些变化都通过内阁和各部汇集到了天子刘洵这里,对于大汉帝国的“高端知识分子”的这些变化,天子刘洵打心里高兴,自己这次辛辛苦苦熬了三天三夜才算是没有白白辛苦!
这次的石渠阁会议对于大汉帝国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学术会议,但并不是一次单纯的学术会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