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建立教育体系-《汉并天下》
第(2/3)页
太学的学制为五年,在太学所学的知识,不管是经学还是百工之学,都将会是大汉帝国内最为高深、最为高端的学问,长安太学也将成为大汉帝国的最高学府,以及天子刘洵心目中的“科研人才储备基地”!
尚书令丙吉、吏部尚书史高全面了解天子刘洵规划的教育体系之后,都是大为惊叹。
不过二人也有所担心,按照天子刘洵的规划,朝廷将花费至少三千万缗以上的钱财,这还不算各地县学、郡学中先生、学生的衣食住行等各项花费!
同时,吏部尚书史高还有一点担心,说道;“天家,如果此议推行下去,那各地郡国的学校如何管理?与吏部文选司的关系又如何?”
天子刘洵对此早有预料,说道:“朕准备在礼部之下增设教化司,专门管理各地郡国的县学、郡学,以及长安太学!”
“我大汉教育体系建立之后,各地学校的教材、学生招收、考试、学校管理等各方面事宜,全部由教化司负责,吏部文选司要将相关职权移交过去。”
“日后,会试制度也会进行相应的改革,参与会试考试之人,必须要拥有县学的毕业证明,否则不得参考!”
“吏部文选司将来只负责选官之事,也就是只负责会试,以及对各级官吏的选拔之事!”
吏部尚书史高闻言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尚书令丙吉则说道:“天家如此一来,是否会断绝民间才俊入朝为官的途径?”
天子刘洵自然明白其中意思,说道;“等到各地县学、郡学建立起来之后,不管是寒门子弟还是门阀豪族子弟,都要先入县学,再一步一步的晋升,否则便不可参加会试考试!”
“不过对于年龄超过二十岁,已经没有入县学资格之人,朝廷会分三年举行三次专门的考试,供这些人考取毕业证!”
尚书令丙吉闻言点了点头,而后说道:“如此,臣无异议!”
数日之内,天子刘洵接连召见礼部尚书刘德、吏部尚书史高,以及尚书令丙吉、户部尚书史玄、少府卿霍利等人,如此频繁的召见让朝中上下为之侧目。
紧接着,中书省颁布天子诏令:由户部、少府共同筹集钱粮,在大汉各地郡国、县城修建县学、郡学,由吏部和礼部共同抽调各地饱读之士为先生,充实到各地县学、郡学之中。
朝廷第一步现在各地修建县学,为期三年完成。待到各地县学招生完毕进入正轨之后,再开始修建各地的郡学,也是为期三年。
如此,当各地郡学成立之后,正好可以赶上第一次县学的升学联考,各地的郡学可以直接招收第一批学生。
朝野上下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中书省又颁布了第二道诏令:长安太学停止招手门阀豪族子弟,而是待到各地郡学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之后,从中招收合格之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