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悠南是带了手持电台的,与刘璃和枝枝说了一声便继续往上攀登了。 随着海拔升高,空气稀薄,无人机的动力和电池衰减十分严重。 虽然李悠南购买的这台无人机性能已是消费级里最顶尖的,但毕竟没达到专业级或工业级。 而嘎龙拉雪山的峰顶海拔超过5千米,无人机飞起来便有些吃力,不过还是勉强跟着。 事实上抵达这里后,距离峰顶也不算很远了。 随着逐渐往上攀登,山上常年被冰雪和冰川覆盖,积雪厚不见底。 李悠南便要挑选冰川比较结实的地方往上攀爬,从正面的山脊一路来到侧面的山脊线上,登上鞍部。 此时的坡度已经变得平缓不少,继续沿着山脊线往上,大约再走几百米就能登上峰顶。 李悠南的目光从上往下望去,在山顶上竟然有冰雪融化形成的冰湖。 没记错的话,这是他进入雪区后看到的第一个天池。 下面的天池由两三个小湖组成,池水呈现出茶青色、黄色和奶白色三种不同的颜色,非常漂亮。 李悠南心情大好,继续朝着顶部攀登。 不得不说,嘎龙拉雪山这么多年,有从这里徒步穿越的,有沿着老路开车上来的,但几乎没听说过有谁继续攀登上峰顶的。 一方面,这地方的海拔不算高,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并不能让他们名留青史;另一方面,山上的积雪和冰川实在太厚,攀登难度并不低。 山顶的积雪已被冰冻得极为坚硬,稍微底层一点的冻雪估计已有很多年的历史,而山顶的冰川或许得有上万年的历史。 不过总的来说,从这里攀登上去,相比于贡嘎雪山还是要容易一些,坡度没有贡嘎雪山那么大。 登顶后往下望,能够看到他们来时方向的北面晴空万里,有高山草甸,草甸上的野花绚丽夺目,与冰雪景观相互映衬,极为壮观。 李悠南用手机拍了几张照。 大约半个小时以后,李悠南顺利登上了嘎隆拉雪山,而一直跟随着他的无人机缓缓从下面升起,将这一幕也拍摄下来。 李悠南没有大声喊叫,只是朝着无人机挥了挥手。 嘎隆拉雪山是印度洋湿暖气流和北面的青藏高原高寒气流的交锋带,此时他能看到的景观十分雄奇:山口南面云雾缭绕,而北面却是晴空万里,天空中两种不同的气候气流以具现化的方式接触在一起,甚至能用肉眼看到那条交锋带。 在这样的景色下,人类是那样的渺小。 李悠南略微休息了一下,又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这才下去。 抵达这里后,他其实已经不再担心雪崩带来的负面影响了。 雪崩本是从更高的山上崩塌下去的,而此时上来后,李悠南也算是进一步对山顶的积雪进行了风险隐患排查,发现至少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发生二次雪崩了,这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去花了更长的时间。 重新回到车子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四点的样子了。 对于李悠南这种级别的登山者来说,在视频里看他登山,会有一种很轻松很安全的感觉,而这种情绪会蔓延,让观看者哪怕身处山脚下的雪崩围困处也感到踏实心安。 李悠南下来以后,刘璃第一时间跳过来抱住了他。 可爱的女朋友越来越主动了。 …… 在被困住的第六天,雪崩下来的积雪甚至已经融化下去了二三十厘米,但也因此下面冻得更严实了。 而此时救援队伍终于抵达了。 上来的救援队伍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上来的。 当他们看到山顶的雪崩场景时,无一不倒吸了几口凉气——整个公路已经消失了。 而后他们是在偏离公路的野路山坳底下找到李悠南的车子的。 为了方便救援队伍寻找,李悠南特意在显眼的高处悬挂了一面中国国旗。 救援队伍找到李悠南车子的时候,无一不被惊掉了下巴。 他们抬头看看山顶,又看看这条公路,再看看冲上来的野路斜坡…… 李悠南的车子安然无恙,这实在太令人震惊——这意味着李悠南在雪崩发生的那极短时间里,提前预判了雪崩会塌下来,而后又非常冷静地在一瞬间做出决策,将车子开到这里,完美躲开了雪崩。 这是多么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的事情? 山脊的两旁,便是雪崩滚下来最为厚实的部分。 普通人在那样的情况下,大脑绝对是混乱的。 而且除了长期生活在这种地方的人,内地过来的应该极少会有与雪崩近距离接触的经历。 对于未知的东西,人是非常难以形成正确判断的,然而尽管如此,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还是做出了最为正确的决策,果断、冷静、充满智慧,这便是上来的救援队伍此时最直观的感受。 而他们上来的时候,因为天气已经变得晴朗,李悠南他们便在乌尼莫克与枝枝的小POLO中间的空地上搭了桌子,煮着牛肉火锅。 风尘仆仆的救援队伍们看到这一幕,心情是有一些复杂的。 在上来之前,领导千叮咛万嘱咐,要快速救援确保山顶的游客群众安全,却没想到眼下是这么个场景,甚至李悠南热情地邀请他们过去吃火锅。 倒反天罡? 他们带上来的压缩饼干和矿泉水都不好意思拿出来了。 于是……羞涩地蹭李悠南,饱餐了一顿。 这支救援队伍是上来的先头部队,原本计划是上来检查一下李悠南他们的身体情况,再运送一些食物药品等物资。 然而他们上来在参观了一下李悠南的乌尼莫克以后,才发现人家不仅吃的比他们救援队伍好,甚至车里面还有24小时不间断的制氧机供氧。 这种制氧机在一般好一点的酒店里面也会配备,让整个空间维持在一个低海拔的含氧量当中。 总而言之,就是被救援的对象哪哪都过得比他们想象中的舒坦。 这你上哪说理去? 随后又大概等了两天时间,排障的工程车辆一路清障上来,工作人员扫雪铲雪,终于是将公路给抢修通了。 当李悠南他们的车子再度驶到公路上去的时候,公路两旁雪崩的积雪甚至堆了一米来厚,开在里面就像是行走在冰墙当中。 但是无论如何,终于是可以开下山去了。 …… 当他们与下方的救援队伍和公路养护队伍汇合,甚至有记者上前采访了李悠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