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生死-《流水不长东》


    第(1/3)页

    袁簇喉头微动,不自觉吞了一口口水,鼻息也渐沉,呼出浊气将脸上几丝乱发吹的战栗样飘摇。

    要是在凉州地界,她就不会给襄城县主往前走的机会,奈何现人在盛京,对着天家金枝玉叶刀剑相向,事后总要找个说辞。

    问题在于,她最不擅长的就是找说辞。

    最多再一步,走不得了,起码宋府里几张老嘴十分擅长找说辞。

    她盯着襄城县主裙下鞋尖,身子却往墙角方向偏,只等那鞋抬起丁点,就要手扶门框借力飞身去拿长弓。

    偏襄城县主再未挪动方寸,反停在原地仰脸笑道:“还未问过宋公近来康健,父亲知我要来,特令我备了薄礼,定要面呈与他问安。”

    说罢转了脸,对着身后稍稍扬了头,跟随的一个丫鬟随即上前,双手捧着个盒子。

    袁簇少辨饮食器具,分不出盒子是什么木头做的,就见得油光水滑面,无雕无刻的不太像是王公贵族常用之物。

    但也难说,大道至简,天知道那些公侯门户里啥时候用啥,总而那盒子尺余见长,半尺来高,宽也有个两三寸。

    襄城县主接了盒子,打开其上锁扣,将盖子揭开献宝样展示给袁簇瞧。

    里间是厚缎垫了半盒深,托着根婴儿胳膊粗细的红参与盒子首尾齐平,撑的满当,倒显得那盒子局促,都快装不下了。

    更难得是参上无丝毫尾根碎须,显然是药家炮制修剪过的,却不知这参原来究竟几多长,少不得历经二三十年秋霜冬雪方能长成。

    袁簇再是眼拙,往嘴里送的东西总还能分辨出好歹,这参已然说不得贵重,而是有市无价,多的是人能拿出银子,没几个能拿出货来。

    “一会与老师切磋之后,老师可与我同去否。”襄城县主笑道。

    袁簇见盒子里无异样,心里绷着那根线已松了几分,听见此话,更是放下大半,以为襄城县主是来找宋爻的。

    自家那翁公是曾与安乐公同台论技的好嗓子,昨儿个天象于晋王不利,晋王自是要多找点嗓子以便能在金銮殿上舌战群儒。

    但亲王没个合理公干,肯定不能亲自往朝臣家中走动,要说把翁公宋爻招去晋王府,亦是板上钉钉的不可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