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1953年,年底。 南锣鼓巷95号院,随着阵阵鞭炮齐鸣声。 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青年,在街道主任王红袖的陪同下,缓缓走到前院门口。 几位张罗喜事的大爷大娘,见到那青年后,全都嘻嘻哈哈起哄道: “柱子,新娘子要下午才能到,你这一会一出来,怕是要把腿给溜细了!” “三大妈,我这是送送主任!” 何雨柱笑呵呵回应了一句后,旁边的街道主任王红袖却摆出了脸色道: “老易,老闫,你们现在是院里的管事大爷,现在到处都在除陋习,树新风,你们四合院可不能干倒退历史的破事,明白吗?” 一大爷易中海还没领会王主任什么意思,旁边的三大爷立刻接话道: “王主任,您就放心吧,我们院里一直都提倡教导这个,绝对不会有闹婚房这种陋习的!” “最好如此,如果让我知道,你们只是空喊口号,我可不会轻饶了你们!” 街道主任一番慷慨陈词,震慑住了四合院里的老少爷们,大姑娘小媳妇,这才和何雨柱告辞离去。 一阵闹哄哄过后。 何雨柱回了中院自己家。 何家一家四口人,分别是何雨柱、何大清、何雨水,以及何雨柱、何雨水的妈妈何常氏。 何雨柱三年前参军,今年带伤归来,工作被分配到了轧钢厂,做了宣传科的科长,一个月工资加福利补贴,能有八十多块。 何大清也在轧钢厂上班,是厨房的领班大厨。 何雨水今年八岁,刚上小学。 而何母,本是大户人家小姐,三十年代,家境破败,嫁给了何大清,生下两个孩子后,本来是家庭主妇。 但是,建国后,国家大力发展教育,而附近红星小学缺老师,街道办在知道何常氏识字后,就把她拉去当老师了。 一家四口人,三个铁饭碗。 这样的家庭,在整个四九城,都能算是上等人家。 何家在中院,原本有一大一小两间房。 大房子就是四合院的中间房,也叫正房,面阔三间。 如今住着何大清夫妇,还有何雨水。 何雨柱的房子,原本是东边耳房。 后来他负伤归来,街道办又在后院给他分了两间西厢房。 何雨柱没回自己的婚房,而是来到正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