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这个祖宗之法有问题-《北宋大丈夫》
            
            
            
                
    第(2/3)页
    沈安是很老实,所以在议事时一言不发。
    “……中牟去岁遭遇雪灾的百姓目前衣食无着,人数约有五千余,下面的官吏说那些人群情激昂,怕是要有些动静……”
    赵祯此刻忘却了无后的事,目光中带着担忧,说道:“如今正是青黄不接之时,这些人一旦被蛊惑,那就是大祸事来了。”
    富弼说道:“那些人靠近京城,不说危险,就怕汴梁震动。”
    汴梁周边多的是军队,谁也造不了反。
    可终究膈应人啊!
    宋庠两兄弟这是第一次同时以宰辅的身份在一起上朝,宋祁出班道:“陛下,臣以为当马上拨下钱粮,然后令人看守。”
    这是中规中矩的处置方案,作为新人,宋祁表现的很稳重。
    韩琦却觉得不够全面,他出班说道:“陛下,既然粮食不够吃,就取了精壮和家人,全数化为厢军吧,剩下的老弱打散安置完事。”
    这个是最干脆的解决方案,也是以往的老方案。
    大宋就是这样,一旦某地大灾,许多时候上面的人不会考虑什么灾后重建,直接就把灾民划拉为厢军。
    兄弟们,从今日起,你们就吃上皇粮了。
    大家哗啦啦鼓掌庆贺,庆贺自家从此就可以不事生产,坐吃等死了。
    “陛下……臣……”
    沈安在边上举手,赵祯见他小心翼翼的模样,就不禁笑了,问道:“你有话说?”
    这少年何时这般小心翼翼了?多半是假的。
    “臣是有话说。”
    沈安认真的说道:“陛下,把灾民安置为厢军,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法,以前看似不错,可现在却不成了。”
    他看了韩琦一眼,说道:“大宋养的军队多的……三司使宋相想必该知道这些艰难吧。”
    大宋每年的收入大多养了军队,慢慢的就成了最大的负担。
    宋祁出班道:“是很艰难。”
    他想低调一阵子,所以说完后就回去了,堪称是惜字如金。
    韩琦皱眉道:“这是祖宗之法!”
    妈拉个巴子的!
    沈安不是冲着韩琦骂,而是冲着这个狗屁的规矩骂。
    遇到难题没有主意没关系,咱把祖宗之法扯出来找案例,照猫画虎总是没错的。
    沈安再问道:“臣敢问三司使宋相,我朝如今一年养兵花费多少?”
    宋祁看了赵祯一眼,然后摇摇头。
    这个数据属于机密,不可对外,仅能在宰辅中传播。
    赵祯犹豫了一下,因为今日在场的人不少,一旦那些数据散播出去,不但敌国能知道大宋的底细,百姓们也会……
    他们怕是会慌张啊!
    沈安见状就笑了笑,说道:“其实不说,臣也知道……”
    你这是想诱导?
    宋祁觉得这个少年也不是兄长所说的那么能干,有些自以为然了。
    “臣任职枢密院副承旨时,对兵房多有关注……”
    沈安从容的道:“一名禁军中的步卒,一年要耗费五十贯。厢兵少些,要三十贯。禁军约六十多万,厢军约五十万……臣的心算不错……禁军每年耗费三千万以上,厢军每年耗费一千五百万贯,两者相加,四千多万贯的军费……陛下,我朝岁入多少?”
    赵祯只觉得背后有谁刺了自己一下,他看着富弼,问道:“富卿,这话可对?”
    沈安的心马上就凉到了肚子里。
    哥,你竟然不知道这些数据?
    你这个皇帝咋当的?
    这个大宋竟然没亡国,真特么的是个奇迹了。
    富弼也觉得有些尴尬,就说道:“臣也不知。”
    “三司使。”
    赵祯看向了宋祁。
    宋祁心中暗自叫苦,出班道:“陛下,臣……初到。”
    我才刚到三司啊!您不能指望我马上就掌握情况吧?
    第(2/3)页